本文由无相有道原创并首发百家号,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何谓文玩?
文玩者,带有传统文化特征供人玩赏的器物。
文玩的种类有哪些?
太多了,小到核桃、手串,大到家具、摆件,只要你愿意,都可以赋予它文玩的色彩。
文玩的材质?
地球上有的,都可以拿来玩儿,地球上没有的,比如近些年开始流行的陨石收藏,也可以玩儿。
文玩究竟有什么意义?
所谓文玩,究其根本,其实就是玩具的一种延伸,是一种寄托了个人情感的更高层次的精神体验。
在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里,张国容饰演的程蝶衣有一句台词——“不疯魔不成活”,意思是演员对待艺术,不到走火入魔的痴迷程度,就无法将戏剧人物塑造到极致完美。
也可以理解成做事过于投入,以至达到痴狂的程度。
我不管,我就喜欢张国容。而文玩这种原本正当的爱好,如果把握不好尺度,一样是会走火入魔滴。
前些年文玩核桃最火爆的时候,据说有一哥们儿,为了能揉出一对牛筋儿红包浆的极品核桃,一直耿耿于怀自己的手汗比较大。
最后经过一番此起彼伏地激烈思想斗争,医院做手术切除了手上的汗腺!
后来揉没揉出极品核桃不知道,反正那只手是从此不再出汗了。
现在文玩核桃已经“昔日王府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原先动辄几千上万的核桃现在几十块钱没人要。
一想到这里,我就仿佛看到那位大兄弟用无汗腺的手踌躇满志地盘着核桃在风中凌乱的样子。
文玩核桃事实上文玩狂热之风由来已久。
清代赵棻在《滤月轩文集》中有记载:“乾隆年间,户部侍郎赵秉冲,精选一串椰子数珠,珍比千狐之腋。”
其实所谓的“椰子数珠”就是椰珠,是由椰子壳或椰蒂所制成的珠串。
椰壳手串从一句“珍比千狐之腋”可以想见,赵侍郎意气风发地拿着椰珠手串肯定没少嘚瑟。
据我所知,椰子在原产地除了食用之所,除了少数椰壳能做点工艺品,剩下的除了烧火做饭之外并没什么卵用。
那么为什么?
为什么一对野生核桃可以让人自残身体?
为什么一串椰壳珠串“珍比千狐之腋”?
答案是:时尚。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近来习尚,丈夫多臂缠金镯,手弄椰珠。”
清朝进关入主中原后,八旗贵胄们衣食无忧、无所事事,闲暇之余的清代旗人在追寻精神寄托过程中发现了文玩,从此文玩热潮开始盛行,以致后来发展到攀比奢糜之风甚炽的地步,
乾隆玩儿的地方——北京故宫三希堂甚至有旗人不惜重金搜购文玩珍品,只为满足自己穷奢极侈的纨绔情结。
这也间接导致了清朝晚期的国力衰退、经济滑坡。
当年时尚的满洲八旗们讲究:贝勒手中三件宝,扳指核桃笼中鸟。
旗人贵族子弟若是没有一两件儿拿得出手的玩艺儿,哪可是大大地没面子。
清代乾隆扳指这就像前几年文玩火爆的时候,据说出门不戴个串儿啥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可见,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历史背景下,都存在因追求时尚而兴起的文玩热潮。
比如历史上的宣德炉,比如前些年的*花梨。
宣德炉但如果因为盲目追赶潮流、一味追逐时尚,以至迷失自我、丧失理智,那就得不偿失了。
适可而止,量力而行。
就兴趣爱好来说,任何脱离实际的狂热,都不足取。
过度追求那些超出自己承受能力、可望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缺乏理智的表现,那不叫理想,那叫妄想。
收藏界有句老话“识古不穷,迷古不富”,意思是:有眼力的人因为能够分辨并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而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财富,所以不会穷;
而片面地痴迷于物又失去理智的人,将过多的精力、财力盲目倾注其中,经济上肯定会受到损失甚至逐渐变得贫穷。
笔者曾遇到过许多喜爱文玩的冲动型发烧友,为了追求精品文玩,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远赴文玩原产地去淘宝,以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还有因过分狂热失去理智,在文玩爱好上过度投入、失控投资,最后导致经济拮据、家庭失睦的例子比比皆是。
孔子说,过犹不及。
凡事一旦过度,就会走上反面。
而且,这种仅凭盲目赶时髦而产生的文玩热情,也注定浅薄无力、难以持久。
追逐时尚的都不够时尚,真正时尚的是引领时尚。
碧玉香炉人们喜爱文玩的原因除了追求时尚之外还有什么?
答案是:情感。
喜爱文玩的朋友,都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宝贝倾注了深厚的情感,每天的盘玩、清理、养护表面上看似枯燥无味,其实却是乐在其中。
这种与文玩零距离接触、时时把玩欣赏而产生的愉悦感,具有成瘾性。
比如天天盘玩的手捻葫芦,随着时间推移会变的红亮晶莹;
每日佩戴的和田玉坠,长年累月会变得温润无比;
和田玉挂件这种人与物之间潜移默化的交流,寄托了人们对生活和未来的美好向往,而那些朝夕相伴的爱物,通过不知不觉中的点滴变化也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人与文玩共同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体验。
文玩葫芦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样的切身经历,非当事者难以体会。
人们常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
这里的“养”其实就是通过对玉的把玩和佩带,在人和玉之间建立起惬意而自然的亲切感,随着接触与体验的不断深入,使佩戴者产生一种心理上自我满足的愉悦,进而升华到足以支撑情感和精神寄托的一种心理体验。
汉代龙凤玉饰《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有:宝玉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道:“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谊。”
这里的玉扇坠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礼物,而是被赋予了更高层次的信物的含义。
因为扇坠是自己平时不离左右,天天把玩接触的爱物,而将随身携带的爱物赠与对方,足以表达情真意笃的诚挚情感。
和田白玉印章挂坠文玩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随着拥有者不断地倾注情感,便逐渐赋予了它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这一点也是文玩独有且难以替代的宝贵特质。
需要指出的是,文玩在市场经济刺激下,各种唯利是图的不良商家,通过有意误导和大肆炒作,畸形地制造了许多无聊的噱头,比如佩戴什么能治病,佩戴什么能养生等等,对于这样的歪理邪说一定要理性看待。
要说个别文玩在体验过程中能起到一些心理暗示的作用,大概还算靠谱。
但非要坚持认为带个什么文玩就能治病的大兄弟,我只能说,这种智商什么都别带,记得出门带药就可以了。
和田玉籽料一种现象的产生,必然有他的道理。
文玩之所以令人迷恋,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文玩真正的魅力所在,应该是其所承载的另一种更珍贵的特质,那就是——文化。
明朝有一位很有气节的文人叫文震亨,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叫《长物志》。
《长物志》主要是讲古代居宅陈设、品物的艺术鉴赏等内容。
长物志“长物”即身外之物、多余之物的意思。
作者以“长物”为名,也透露他身逢乱世、不以物喜的心境。
那么问题来了。
既是多余之物,创作这样的作品又有何意义呢?
意义就在于,他作品里所涉及的文人雅趣,不仅仅代表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深层次地反映出古人对艺术审美与文化品质的一种追求。
而这恰恰和文玩魅力之所在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信任何一个喜爱文玩的人,无论最初是什么机缘开始接触文玩,但那种初次接近的亲切感中并无一点违和,究其原因,这就是潜意识里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认同。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几千年凝练出的文化基因,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身体,无论你承认与否,我们的血管里永远流淌着无法割舍的传统情结,而寻求一种与传统相联系的纽带,就成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潜在的文化诉求。
于是,文玩横空出世。
并迅速在短时间内为人们所认可,且一度形成热潮。
文玩,顾名思义,是带有文化特征的玩具。
但是,如果仅仅是单纯的“玩”,就失去了文玩的意义。
既然是文玩,就要侧重于文化,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玩的真正内涵。
著名学者、收藏家、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堪称中国顶级玩儿家。
王世襄先生但是人家老先生既不求名也不逐利,默默无闻地玩儿了一辈子,那才叫真爱。
更难能可贵的是王世襄先生在“玩儿”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考证,编写出几十部皇皇巨作,填补了若干项传统文化领域的学术空白,以至著作等身、蜚声中外。
《明代家具珍赏》、《髹饰录》、《竹刻艺术》、《蟋蟀谱集成》、《说葫芦》、《北京鸽哨》等著作均成为业界教科书式的典范。
王世襄先生玩即学,学亦玩。
这是王世襄的境界。
也应该是所有玩家的目标。
喜欢文玩原本无可厚非,培养正当爱好更是无可指摘。
但在玩儿的时候要做到张弛有度,量力而行,切莫迷失自我、舍本逐末。
更重要的是在玩儿的过程中,要重视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研究,真正去理解品味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这才是文玩正道!
文玩无贵贱,人心有高低。
祝大家在理性、科学的文玩道路上,走得更远,玩的更嗨。
欧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