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作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让无数读书人梦绕红楼、思量难忘。年4月,厦门外国语学校读书节以“读观万象,书启华章”为主题,开展了读书节系列活动之“《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制作,学生的再创作各具风姿,为我们徐徐打开经典的书卷,一起重温那些人物、故事与氤氲的旧时光。
同学们用最大的热情,最诚挚的情感,最细腻的笔法画出了一幅幅打动人心的红楼百瞻图。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得以窥见“天上人间诸景备”的中国传统古典园林建筑;得以品味禅茶一味的茶韵、茶香、茶道;得以观瞻“无衣不绣,无绣不精”的红楼服饰;得以品尝食之精、之细、之美……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此次手抄报评比的“一等奖”作品,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走近红楼、走进红楼……
高一(11)班李珺熙、付雨琦、蔡尧彬、刘格奇、林锘佳、余京昊
赏评:以细致的笔法勾勒诸少女们吟诗作对的情状,以秀丽工整的小楷书写海棠诗,半生熟宣的底色模仿素纸花笺的情调,以写意笔法的暖玉色海棠春花点染,这些使作品颇有古韵。其人其花其文其境,具得以舒展于尺幅之间。
高一(2)班田佳铭、*浩祖、李坚
赏评:四边卷帘虾须,正面窗横龟背。以素描油彩展现大观气象,以工整楷笔书写潇蘅细节。禁柱亭亭,石栏隐隐,萧墙粉壁,画栋雕梁,一屋、一景、一人,各具风度。几代兴衰荣辱,半世幻境姻缘,只待君细看。
高一(11)班刘语涵、施博雅、林卓壮、林晨颖、陈启玥、陈清颜
赏析:饮仙醪,游幻境,词曲中人命已定,而痴玉未能参悟。今人浸润其中,咀嚼其味,赏玩不已,纵无浓墨淡彩,亦用挚意之心走进人物心灵世界,笔简意无穷,缀出立体、丰满、动人的形象。一帘幽梦同谁近?十二金钗学子叹!
高一(14)班宋晨曦、许子煜、郭荣鑫、杨涛瑞、熊扬锬、陈垚、林邹沅
赏评:“良辰美景奈何天”,在岁月静好,无忧无虑,百无聊赖的童年时期,大观园的“良辰美景”正是宝黛钗三人爱情戏剧最美好的舞台。细心的宝玉,多愁的黛玉和贤淑的宝钗,各具特色的三位主角复杂的情感相互交织、碰撞,却能够在黑暗天空的背景下,摩擦出最绚烂的流星。
高一(14)班*晨烨、周妮、许佩雯、张浩、白晨毅
赏评:天上人间诸景备,大观园是为红楼女儿们所生的“伊甸园”,至情至性,至美至圣,凡世亦如太虚梦。跟随一笔一画,穿过一殿一堂,见衔山抱水的建筑群或精致高雅,或浑厚古朴,人物相映;赏园中与主人同晨共暮,此雨彼愁,如同知己。
高一(2)班蔡昀轩、沈扬阳、董昕乐、李祺莹
赏评:尝一饴,溺于年华,遇一梦,红楼烟火。手笔一落,勾勒味蕾的轮廓,细刻甜品的细节,染尽诱人的食色,带你步步走入膳房的轻烟里,享尽世间美味。甜味若梦,灯火阑珊,见那贾府繁星万千。梦醒时分,看窗外花落,又觉大观园人声杳杳。桂花糕、茯苓霜......略注一二文字,妙谈趣事。四方食事,不过是一碗人间烟火。
高一(2)班许郑亦萱、肖翱翔
赏评:君子竹青翠挺拔的枝干,片片箭状的绿叶,一只小巧玲珑的*鹂悠然栖于其上,瞧!一副红楼花草画卷正向我们徐徐展开——无论是花瓣硕大饱满,娇翠欲滴的芍药花;还是相生相惜,不离不弃的夫妻蕙。这一株株小小的花儿,不但与红楼人物之性情相照应,同时也展现了曹雪芹先生在花草方面的造诣。
高一(18)班高莉宁、李艳茹、李涵玉、李思迈、洪安琪、李峥
赏析:墨痕流连,十二钗巧笑嫣兮的模样跃然纸上。撇捺勾画,大观园浮华盛宴后的文化遗珍映入眼眶;身临其境去触碰那些鲜活明媚的人物,去感受曹雪芹数载苦创的玲珑巧思。细品悲欢离合,慢描人世百态,这“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红楼绝唱!
高一(5)班赖乐妍、李晓冉、*宇澜、颜启扬、吴云涛、王文豪、周羽婧
赏评:一花一世界,一人一红楼,画笔的灵动勾勒,画纸上曼妙少女的舞动,纸张与指尖的温度相融,融去古今的距离,再度回到幻境太虚,再度观望补天“顽石”,复原贾府的兴衰,重现“宝黛”的爱情,以尺寸之楮,绘一方世界,展人间万情。
高一(20)班*晰、汤偲妍、李晓晓、*露、张逸帆、廖祖琳
赏评:竹影丛丛细数着孤高的灵*,红梅点点寄托了至洁的心愿。潇湘妃子钟情于纤纤凤尾;绛洞花主屋外有玉扇掩映;槛外之人爱梅连及瓣上落絮……与花相伴,既为审美上的满足,更是在追寻灵*的寄宿,几丛*菊、一冢落花,沁着不尽的情愁,随风而逝的花*,正是少年男女们无言的知音!
高一(3)班李佳怡、杨临如
赏评:一窗一花,一灯一卷,安闲自得。灼灼桃花,叠石为山,上卷竹帘,平添一抹红楼色彩。一本小书,两套服饰,无处不是作者的巧思,诉说着大观园的旧梦往事。
高一(15)班刘紫祎、汪子恒、高巧贤、刘采怡、林静怡
赏评:枝蔓蜿蜒,流连红楼文化之园;细苞初绽,点染金陵风格大观。妙笔成花,丝缎锦绸栩栩如生;字里行间,贾府气象跃然纸上。半圈细木与纸角联结似江南庭院之扉,走进便能看见十二钗之雅作、正副册之判词。纸、扇、木、花、叶的精妙构思,让红楼文化的四个主题各有空间,又相映成趣。
高一(18)班吴宇婧
赏评:赏析:用淡雅的水彩细腻地描摹出红楼女子的样貌,俏丽如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笔砚花笺,将花喻群芳,写尽半生烟云,爱恨嗔痴,令签预宿命,看遍情缘因果,触动我们对红楼人事悲欢离合、兴衰沉浮的无限感叹。
高一(12)班陈语萌、任智聪、洪语昕、张智炜、梁辰、林昕
赏评:《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宴饮之盛,珍馐奢靡,工序繁复,义理精深岂只是令人赏心悦目,真可让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
高一(5)班杨欣玥、陈昕妍
赏评:海棠花睡后,红楼梦醒时。秀丽笔触,纤细文字,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四位女子的平生与命运娓娓道来,以花喻人,以诗写人,四位或清婉,或端庄,或洒脱,或玲珑的少女随着明艳绰约的花枝跃然纸上,透过满园春色如许,得以窥见芳华背后金陵十二钗的悲欢爱恨,冷暖甘苦。
高一(7)班张远航、杨玉琦、辛欣、张语瞳、郑欣燕、周耀媛
赏析:糕、蟹、茄、羹,贾府珍馐之品鉴;用料、制法、典故、礼节,锦衣玉食了然于画卷。崇雅黜浮,细细考证茯苓细腻之滋味;辞致雅赡,谁人可拒一品莲羹之美宴?精湛惟肖的笔触交织为满桌诱人的餐帖,引颈探前便可尽口腹之享。
高一(11)班郑语菁
赏评:一器一隅,一室一厅,一瓦一木,即使纸上呈现终觉浅,简单勾勒亦带人走入荣庆堂内;碧纱橱、暖阁与罗汉床的简述为其加注。点滴线索串联书中人物、情节与环境——既是静默的背景,又“讲述”贾府的兴衰荣辱。
高一(18)班林佳颖、周佳颖、周琪琪、尹珂欣、卓子晗
赏析:凡饮此酒,或醉或否,道不完贾府兴衰荣辱史,忘不了秋爽三宣牙牌令,照不见怡红群芳开夜宴,滴不尽的相思血泪,开不完的春柳春花,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前尘往事,不过花间酒一壶!
高一(6)班*思静
赏析:一砖一瓦,一蕉一棠,一梁一檩。“烟云”托山水,金粉点素油,指尖与梁枋相触,山水、花锦便集于绚丽典雅的清式梁枋彩画中。绿蜡红妆、工笔重彩,一位超凡脱俗、神采飞扬的英俊少年从此浸于怡红快绿之中。
高一(14)班李奕、张恒越、尹婷、*俊涛、*鹭
赏评:钩线淡描黛卿轮廓,袅袅云烟纤纤仙草。世外仙株寂寞林跃然纸上;青幽冷玉玲珑玉锁,金玉良缘令人扼腕。诗词揉进蘅芜心中丘壑,浸染阿颦一生心事。以诗词为伴,以诗词为心,品悟诗词,怜惋黛钗之心。
高一(13)班孙婧、*玥琳、马颖、温雅桐
赏析:竹影婆娑的潇湘馆旁,似弱柳扶风的女子,不顾花径风寒独坐亭前。颦颦跃然纸上的美,引领我们进入他的世界。纤纤翠竹映潇湘,映入眼帘的篁竹与楼亭山水交相辉映,其中点缀的潇湘简述与判词,鲜活展现了这位多情才女的个性风采与情怀。
一幅幅以精心绘制的画卷再现了学子们眼中的《红楼梦》,不论是服饰还是建筑,不论是美食还是诗词,卷卷都展现了我们沉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也昭示着传统文化之美有穿越古今的力量,经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已在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心中萌芽、生长,开出绚丽的花朵。
徜徉书海,浸润书香。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境界的高低。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一个时代,而是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深处。最终,你读过的书,都成了你的气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因为阅读,我们仍然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撰稿:韦奇林
摄影:韦奇林
供稿:高一语文备课组
审稿:王雪梅、丁升华
编辑:刘毓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