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不设法支配自然,而是试着与自然共生,这就是日式景观最美之处。这更符合“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道法自然,融于自然,归于自然,以自然为本,而非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而不能凌驾在自然之上。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认知,也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经》提出“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过去几千年,无论在民间还是皇家,这种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已落实到了制度、风俗和行动的层面。
然而,在今天,日本人做到了,我们却落后了。日本园林的“自然之中见人工”的设计理念,完美地契合了我们老祖宗曾经提出和践行的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思想。
旅游开发,规划先行;旅游规划,策划先行。天人合一生态观,应成为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方法论。
图/日本京都·金阁寺
池泉回游式庭园里有许多风格别致的日式造景
室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园
世界各地庭院建筑各有特点,其中包括中国式假山、小桥流水的庭园,日本庭院的筑山式回游庭园、枯山水庭园、茶道庭园,东南亚自然和谐的热带庭院设计,还有欧美典雅的庭园设计,每一种都独具风格。其中日本庭园独特风格,自成一脉。
因为无法「保留」,所以美。因为「留白」,所以更丰盈。因为「看不见」,所以想像无限。
日本园林的基本特征是在有限的范围里再现大自然之美,并用象征的方式来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工,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因此,日本的庭园艺术也就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和象征性。这就表现在日本庭园设计的主观意念强,比如它用庭石组成山岳或峡谷,用立石代表瀑布,用白砂代表流水,在平安前期还用巨石荒矶来表现海洋,如常荣寺在园内草坪上堆若干石组,称之为三山五岳,恰当地体现了日本造园手法取法于山水画的高度抽象性和象征性。
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庭院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思索和领悟。
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日式庭院分三类:筑山庭、枯山水庭、茶庭
筑山庭为自然风景微缩景观,包括池塘、小溪、山、石头、树、花、桥梁,自然风景往往微缩的是中国或是日本的著名景观。
茶庭为茶道而建,包括有石台阶,石灯笼,石蹲踞。在参加之前客人在石蹲踞中净化自己。
而包含这些内容的每一处景观都经过精心营造,有秋树,有青苔,有石汀步。
而枯山水是日本园林的重要代表。枯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传入日本后,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限制而改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
现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无高山,丘陵,无河、湖、泊、溪的地理限制,使日本在园林艺术设计上探索精巧细致,注重景观形式的象征和心理的感受。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画卷。
从「变化」中探寻美,重视随处飘游的氛围,而非「形式」。
不设法支配自然,而是试著与自然共生,大概是日式景观最美的地方吧!
来源:北京青蓝文旅规划设计院综合整理自烩设计《日本景观——隐性的日本美学(第期)》、董静《日本景观庭院的设计特色》等文,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相关阅读▼(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更多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