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争议的源头,我就说说我知道的。(感谢约翰约森d的素材)我跟一个棚哟去拜访一个业内有名的大神,人也不错,对我影响很大(省去无数废话)。他说道组培,确实很伤心,因为是业界的先行者,他自己早期也收集了一些组培的产物出来,结果呢,深受其害。
早年的组培商为了利益,直接没有严格的测试就投入市场,因为诸如万象玉扇类植物特别讲究那个纹理,所以早期你也无法识别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在于,他所购入的植株,能开花,能结果,但是却产生的是失败的种子,没有任何能发芽的,试问谁遭受了这个能不怨念?尤其是对于这些种子抱有巨大的期待的时候。至于组培苗的问题吗,我就援引点园艺学的东西了。
————————————————————以下为我的脑补内容——————————————————————————————————————所有经过组培的植物都从成熟期的体细胞打回幼年期(术语童期),所以会出现组培苗比砍头苗或者侧芽开花更慢的问题。没有任何依据的揣测。
——————————————————————脑补内容结束————————————————————————————————————
另外组培的时候,由于传代代数一般不会太低,所以按照其他作物已知经验(路人甲:别以为12就高人一等了,经验套用不了,这种思维靠边去。)会出现一些异变,而且有用的异变概率单位是个位数的千分之,也就是大部分异变都是坏的,这也是大神为什么会受伤的原因。而且部分组培的为了追求高利益,同时由于外植体有限(路人甲:你们看隔壁帖子嘛)所以呢,连续高传代,自然问题个体会出现。而且难以被识别出来,所以也就引发了很多血案。钱嘛,是个好仆人,坏主人。
解释一下,传代是什么了,类比就是侧芽的侧芽的侧芽的侧芽的侧芽这样下去。最典型的例子是国内的嫁接松针牡丹。不过反面例子是昙花,貌似这货根本不怕无限繁殖。不过不管是组培还是非组培,最佳选择就是那个名品的初始母本的繁殖株为好,换句话说就是繁殖代数越低越好。另外,按照定义,我们说的12类植物都是无性系品种,和依靠嫁接繁殖的良种果树一样的。
良种要依靠科技手段发扬光大,没有杂交和组培也就没有当今繁荣的爱好者群体。(尽管骂我吧,哈哈哈)好了,不知所云了这么多,不求人能看懂,我的观点表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