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将军无泪慰情深吴信泉中将回乡记事岳 [复制链接]

1#

吴信泉和俞惠如在石膏板厂与负责人交谈。王幼飞摄

吴信泉(中)在石膏板厂察看新样品。

吴信泉与俞惠如年10月合影。(资料图片)

□王幼飞

年,映山红盛开的5月,一个离别故乡38年的游子带着夫人回到了平江。从县城到长寿镇,人们街谈巷议,津津乐道:他曾率领39*出国抗美援朝,首战云山,痛歼美*王牌师,生俘美*黑人连,收复平壤,攻占汉城,打出了*威国威,被美*称为“最可怕的中国人”。他的夫人是新四*老干部,周总理称她是“航空母舰”,毛主席赞她是“母亲英雄”。他们是开国中将吴信泉和夫人俞惠如。

故园情深

吴信泉将*年5月4日由湖南省*区司令员、*委书记蒋金流陪同回到平江县。5日上午,吴老将*和夫人俞惠如在县委副书记戴开发、县老干局局长傅依明的陪同下,乘车前往县城东郊参观天岳书院。

天岳书院这座古老的建筑,是许多开国老将*、老干部、老战士心中的圣地。年7月22日,彭德怀和滕代远等共产*人领导发动了平江起义后,创建了红五*,后来又建立红三*团。年7月,彭德怀率红三*团将士在此地召开纪念平江起义两周年和打长沙誓师大会。他们高举武装斗争的大旗,聚集千万贫苦工农子弟,大批湘鄂赣边区的游击队、赤卫队编入红五*、红八*。吴信泉和许多热血澎湃的青年这时加入了红五*,开始了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英勇奋斗、为创建新中国建功立业的战斗生涯。

吴老将*一行从旧址大门进去,经过小花园进入正厅堂屋,瞻仰了彭老总住房。在彭老总的遗像前,老将*注目凝思,对随行的人讲:“我参加红*就在红五*三师九团二连,从中央苏区到长征路上,一直在彭老总领导下的红三*团战斗,后来去朝鲜又在彭老总的指挥下作战。彭老总为革命赤胆忠心,居功至伟啊。”

往西边原士兵食堂是平江起义资料陈列室。吴老仔细观看了介绍平江起义史实的文字图片,最后在一尊用大松树挖空、箍上铁圈制成的土炮前,停住脚步。他对随行的人讲:我们当年参加二月扑城时,攻城的农*就用过它。那时放炮因河面太宽,弹药打不到对岸城里去,杀伤力不大。但还是大壮声威,对城内敌人震慑很大。吴老曾任炮兵副司令,文革后期曾为发展我国新型火炮武器,排除干扰蹲厂办点,殚精竭虑抓紧生产,受到周总理的称赞。吴老对现在新的火炮武器很熟悉,他感慨地说:“看到这尊平江农*制造的松树炮,真是感慨万千。我国火炮武器的发展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松树炮也是我*领导革命武装斗争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见证啊。”

下午,吴老将*夫妇到县城关镇参观。他们走进烈士公园,浏览环境后,在高耸的烈士塔前驻足。他对夫人介绍说:“平江县是革命老区,红*的摇篮,牺牲了很多人。我常想起同参加革命牺牲了的伙伴,心里就难受,应当永远纪念他们。”他拉着夫人在塔前留影。

随后去到白玉扇厂。这个企业是利用平江山区丰富的楠竹资源加工传统折扇,后来引入新技术,生产各种工艺扇,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地。看了扇厂后他们又去到石膏板厂。厂长罗祖辉汇报介绍:这是利用平江本地石膏矿产资源创办起来的一家镇办企业,由本厂技术人员研制成具有防水防火功能的新型建材产品,畅销全国。吴老将*在老罗的引领下,参观了石膏新产品陈列室,为他们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高兴,鼓励他们大胆改革创新,保证质量,做出好品牌。

第二天,吴老将*回长寿老家。上午到达长寿街,在区机关食堂吃午餐。午饭后吴老将*去到东北街上市庙亲戚家,原南桥乡人大主席邓正根,父亲是失散老红*邓挺生,母亲是吴信泉胞妹吴美华夫家小姑子胡灼华。老邓讲,那天吴老将*在区上吃了午饭后,老两口只带了个警卫秘书,来到我家里午休。他一进来看见我家做了红砖新楼房,对我母亲胡灼华夸赞说:“灼妹子,你们做的这幢新楼房好啊,又宽大又漂亮,比我在北京住的房子好多了哇。”看到做了新屋,听母亲讲现在生活好过了,很高兴。邓正根介绍:吴老将*的胞妹吴美华年幼出嫁后,与丈夫胡建中的妹妹胡灼华关系很好,吴将*从少年时也与胡灼华熟识。在上世纪60年代,吴老有次出差经过长沙,接吴美华和胡灼华到长沙会面,并要她们同到北京去。吴美华说家里要作田养猪,饲喂鸡鸭,硬是走不开,执意不肯同去。吴老非常关心居住乡下的妹妹,经常写信嘘寒问暖,给她家寄钱赠物。

吴老将*的大孙女吴自然回忆说,爷爷回来后,就通知大儿子的子女都回来相聚同行。我从湘潭赶回平江,一路与弟妹陪同爷爷回到长寿街。那天下午突然下起雨来,乡村小路泥泞路滑,爷爷他们去到原桂桥乡楼下村的老家,祭拜了祖父母等亲人坟墓。随后又去到大口段乡的浊江村,看望了他的妹妹吴美华一家,傍晚才回到县城。

将*无泪

在吴老将*的随行陪同人中,我看到一个熟悉的青年人,他是吴老的大孙子吴文卫。他的爸爸叫吴庭生,是吴老将*的大儿子,是家乡原配夫人所生。吴庭生曾经在平江县栗山公社任副书记,分管文教、企业。我在栗山公社当民办教师时,他是最高领导,与他熟识。那个常随妈妈来栗山公社小住的小男孩,已经长大成英俊青年了。

年春节期间,我找到吴老将*大儿媳袁爱香和大孙吴文卫的住地,听他们讲起吴老将*的家世:

吴老将*年3月生于平江县长寿区桂桥何家段楼下村。他祖父母生育了八男二女,家穷人多,八男中有五个娶不上老婆。吴将*的父亲排第八,生育二男一女。为给在外当兵的老六兄长承继一脉,将小儿子吴信泉过继给他,送读了两年多私塾。父亲说:“六伯用卖命的钱送你读书的,你要用功啊。”后来六伯在福建染病身亡,家穷上不起学了,吴信泉开始放牛打柴劳动。年吴信泉参加了农民协会,年参加赤卫队,年持梭镖参加二月扑城暴动,年参加配合红五*攻打长寿街,由此成为地主土豪的眼中钉,遭遇挨户团追捕,逃进了深山。年5月,红五*回师平江攻克县城,吴信泉与一些赤卫队员回来参加长寿地区群众庆祝游行。不料,6月的一天夜里,挨户团又闯进吴家来抓捕,吴信泉急忙翻墙跳出屋外逃走,随即和几个赤卫队员跑到县城去参加了红五*。

8月中旬,红三*团攻克长沙,后撤退出省城,转战返回平江县长寿街休整。吴信泉的父亲得到消息,立即跑到长寿街找儿子。他对儿子参加红*很支持,但是又舍不得儿子,一看到儿子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双泪直流。吴信泉也流着泪,嘱父亲多保重,承诺“到革命胜利了,我一定回来看您。”

在征战的日子里,吴信泉时时思念家乡,一看到衣不遮体逃难的穷苦百姓,就想起在老家生活贫苦的父母亲人。年冬,吴信泉任39**委,率部驻扎湖北汉口休整。他想到武汉南邻湖南,隔平江县不远,趁难得的休整时间请假回老家探亲。报经组织上批准后,**委还特批他元回乡旅费。吴信泉特地买了粮食、食盐和棉被、衣服等紧俏生活物品,和夫人俞惠如带着二女儿一起回乡探望父母。因为家乡刚解放不久,恐怕有土匪,吴信泉带了十几个战士,开了两台缴获的美式汽车上路。这是吴信泉解放后第一次回乡,他离家已经19年,从那些艰难困苦和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盼到了革命胜利。在回家的路上,他心里非常激动,没有忘记当年与父亲的约定,想象着父子相见的喜悦情景。

他一路风尘赶到平江桂桥的楼下屋老家,一敲开家门,走出来迎接他的是跛腿的哥哥吴甘泉。吴信泉急切地问哥:“父母亲呢?”哥哥说:“都去世了。”吴信泉惊愕了。哥哥告诉他:“那次父亲从长寿街看你回家后,挨户团就来人将父亲抓走了,严刑拷打他,逼他去把你叫回来。父亲被折磨得差点死了,被放回来后,得了病,常常在村头街上游走,呼喊着你的名字,不吃不喝。有一天,他将瓷碗咬破吃下肚去,被瓷片扎破了胃肠而死。母亲受到打击,不久也病逝了。”

革命胜利了,父母亲死了,兄长残疾了,妹妹做童养媳去了,前妻和儿子避难逃走他乡了。吴信泉难以接受这家破人亡的残酷事实,他悲泪横流,跑上山去在父母亲的坟茔前长跪不起,嚎啕痛哭。他的夫人俞惠如曾对亲属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这么伤心大哭,看到他流眼泪。此后,他再没有哭过,没有流过眼泪。”

袁爱香讲,爸爸去当红*时已在家结婚生子了,原配夫人叫方雪梅,都喊她雪干娘。爸爸参加红*走了后家里可遭了大难。由于是红*家属,被喊作“匪属”,国民*兵、清乡队、挨户团,轮番来家里捉人,将父母、老兄都抓去严刑拷打,老父母被折磨病死了,老兄落了残疾。雪干娘几次被抓住,还受过“吊边猪”、踩杠子,要她把丈夫喊回来。她只好带着伢崽逃进大深山里避难,还是躲不过去。有一次她的伢崽被抓去了,雪干娘急疯了。她的伢崽被国民*兵拎着翻过几个山头,见他快被拖死了,丢在一个破庙旁边,幸好被一个老和尚发现,抱进去灌药水救过来。一个多月后伢崽找回家来,雪干娘高兴得如疯了一样,逢人便说:“我伢崽回来了!我伢崽回来了!”妈妈怕伢崽再遭*手,带着他逃走外地,讨饭流浪。爸爸在外听说平江好多红*家属被杀,长时间得不到家人音讯,以为她不在人世了,10多年后结了婚。妈妈一直守在吴家,先后操持安葬父母与兄长,吃了一世的苦,80多岁去世的。爸爸对我们一家很关爱,大儿子患病时多次询问病情,医院治疗。吴文卫回忆说:“爷爷5月4日回平江,他要我从长炼回来全程随行,回京前他又送我去上班。爷爷叮嘱我:‘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我辜负了爷爷的话啊。”袁爱香忧心地讲:“文卫辞职下海,经商不顺,小家散了。回来后又不幸摔伤脑出血,做了开脑手术,接着又中风了,瘫痪了。我走后他怎么得了啊?”今年3月22日,吴家亲戚告诉说袁爱香病逝,享年81岁。果然,吴文卫陷于困境中。

大儿子病逝后,孙辈都在外工作,桂桥楼下村老家没有嫡亲的人了。吴老将*仍时常对家人叨唠说:“想回平江去。”吴老将*那年回到北京后,几次接到家乡邀请参加平江起义纪念活动的请柬,心已神往,身体不允成行。他几十年征战沙场,多次负伤,病痛满身。加上文革运动中遭残酷批斗折磨,落下严重心脏病,频繁发作,医院抢救。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曾令美*惧怕的虎将,常朝向南方,远望当归,悲歌当泣,岭树难遮思念重,将*无泪慰情深。他应邀为家乡的《平江英烈传》题词,写下《忆诸多无名烈士》,寄托怀乡思亲之情:

征战南北与东西,

诸多烈士未留名。

血染沙场身许国,

为民造福最忠诚。

天师难谱忠*曲,

雕工难琢此大功。

山花烂漫层林染,

业绩千秋贯长虹。

壮心不已

吴信泉年10月率39*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为痛击美*为首的联合国*,立下赫赫战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两枚,二级国旗勋章一枚。年4月奉命回国,任东北*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沈阳*区参谋长,年被授予中将*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年吴信泉入高等*事学院学习。学习期间,在下基层参观后的讨论中,对下面搞浮夸,造假放“卫星”,大炼钢铁,吴信泉说了“不讲科学,不计成本,得不偿失”的真话,加上年冬开展“反右倾机会主义”运动,在揭发彭、*、张、周反*集团以及批邓华的会上,他一言不发,被定为犯有“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因过去作战勇敢,工作积极,不给予处分。年8月,吴信泉被任命为炮兵副司令员。炮兵司令员邱创成和*委陈仁麒分工他分管炮兵院校和科研装备、常规武器工作。由于司令部参谋长两度缺任,又要他兼管司令部行*、外事和炮兵全*作战、编制、装备等工作。

年10月,炮兵*委决定成立炮兵工学院和炮兵科技研究院。吴信泉奉命全身心投入狠抓炮兵院校的正规化建设。年,遵*委指示,吴信泉负责抓炮兵学习推广“郭兴福教学法”。正当吴信泉狠抓炮兵正规化建设,并取得成效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他被造反派打成“彭*死*”再次遭到残酷批斗。虽然受到不公,他仍默默地勤奋地为*工作。周恩来总理点名要吴信泉亲赴二机厂坐镇,抓好恢复秩序和某炮定型生产。吴信泉赶赴二机厂,深入群众调查,搞清派性斗争的复杂矛盾,坚持依靠工人群众扶正祛邪,拨乱反正,迅速恢复秩序,加快了生产。接着又组织技术人员加强研究试验,落实了系列火炮及炮弹的定型。周恩来总理了解到二机厂的新变化,非常高兴。年9月的一天,周总理在北京饭店遇到吴夫人俞惠如,高兴地握着她的手说:“好啊,吴信泉干得不错呀,二机厂只用了8个月,就达到过去八年生产量的纪录。”

年,中央*委对吴信泉受到的错误批判彻底平反。年,在*的十二大会议上,吴信泉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这期间,他为端正*风和加强廉*建设,为战友部下冤假错案纠正平反,为烈士遗属解难做了大量的工作。岳阳县原红*师长彭遨烈士之女彭秀兰年病重,儿子送她到北京求医遇到困难去找吴信泉,吴将*顾不得自己患病正在住院,和夫人热情接待,安排彭秀兰住院治疗,帮助解难。彭出院时,吴将*又给买好车票,送她们到火车站乘车返乡。

年,中央*委批准吴信泉为大*区正职待遇,授予一级红星功勋奖章。吴信泉晚年曾以惊人的毅力,抱病撰写了红*、新四*、 时期的多篇*史、战史、战例的回忆文章,他将这些文稿与自己写的报告约万字,装订成册发给孩子们学习。年离职休养后,他开始撰写回忆录《朝鲜战场天——39*在朝鲜》的书稿。他在回忆 时,特别怀念牺牲的战友,在《忆战年》一诗写道:

刀马风年挥甲兵,

战罢白发解盔缨。

记取沙场百战事,

多少忠*眠野峰。

我在栗山曾听吴庭生侃过:父亲喜欢打篮球、看足球。他在篮球场上勇猛敢拼,被称“坦克车”。他老当益壮,带着几个儿子组成一支篮球队,认真训练,常去总参各大部机关参加篮球比赛,屡屡获胜,篮球吴家*名声大震。一家人有几个篮球队员?我们很好奇。老吴介绍:“吴家篮球队有父子9个成员。每次到北京去,我最尴尬的是分不清那些弟妹们的大小,喊不出名字。”他讲:后妈俞惠如有文化,教会父亲跳交谊舞,生育了8男4女。周总理曾开玩笑说:“你厉害呀,生了12个孩子,是‘航空母舰’啊!”毛主席听说后称赞:“生养12个孩子吗?不容易呀!是‘航空母舰’,也是母亲英雄嘛!” 

吴家亲属介绍,俞惠如是安徽人,不仅是母亲英雄,还是女中豪杰、*中才女。她年参加革命,年入*,年与吴信泉结婚。她当过宣传队长、抗日小学校长、妇救会主任,东北*区幼儿园主任、*委炮兵司令部直属*治处副主任等。年俞惠如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年8月离职休养,是新四*师职老干部。

吴老将*年4月2日因病逝世,享年80岁。7年4月清明节,吴信泉将*的骨灰安放在平江县烈士陵园。在吴信泉逝世后,俞惠如满怀深情主持修订完成了吴信泉回忆录《朝鲜战场天——39*在朝鲜》一书的出版,还参与编写了《吴信泉将*》《战将吴信泉》的传记。7年,她又撰写出版了《我和信泉——俞惠如回忆录》一书。俞惠如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独立功勋荣誉章,年1月13日逝世,享年91岁。吴信泉和俞惠如50多年来相濡以沫,携手共进,养育12个子女培养成才,在*中在家乡都传为佳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