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市博物馆的主题词显然离不开一个“玉”字。
7月9日—8月25日
市博物馆推出“玉影交融——杭州·金华馆藏元明清玉器”联展;
7月27日
全国知名的收藏鉴定专家在金华开课,向市民分享玉器鉴定的专业知识,并现场为市民收藏的玉器进行鉴宝;
8月3日
8月3日,市民还可体验玉器手串DIY。
……
玉,神秘而高雅,坚韧并温润,被人们赋予各种美好的寓意,承载着装饰、礼仪、宗教、经济、文字记载等功能,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引,在市民中掀一股好雅之风,也为这个暑期在市博物馆接连登台的系列文博趣味活动聚集了更多人气。
古玉展览争奇斗艳
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古人将珍贵的碧玉称作连城璧,用来碧玉不可多得的人才或价值昂贵的物品,象征着高尚的品德。浙江地区早在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就已出现玉器,玉文化历史悠久。
清凤首透雕螭纹玉带钩、清兽面纹白玉觚、明螭龙把青玉觥、元浮雕雁穿花卉如意白玉嵌镶牌……7月9日起,市博物馆诗书传家展厅展出元明清时期各类玉器珍品件(套),为观众提供了一场玉文化盛宴。近日已有不少市民前来一睹真容,日均参观者逾千人。
中国玉器有着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代,礼是事神致福的仪式,玉则是与神灵沟通的神物。春秋战国起,礼崩乐坏,玉器成为贵族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汉代大一统后,玉器真正开始有了世俗化的倾向,受到更广大社会群体范围的追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逐渐形成了玩玉、赏玉、佩玉、藏玉的潮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将玉人格化、等级化、礼仪化、风俗化,使玉器成为国家礼化功用的体现,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以及迎福纳祥、祛灾除邪的标志。
浙江东南部地区的玉器在样式和纹样选取上,受到民俗化的玉文化观念的影响,常出现小件巧雕之作,带有民间化的人物故事、动植物纹样、吉语等图案符号之玉器广为流行。此次展览取杭州博物馆和金华市博物馆所藏玉石类文物,通过“好雅之风——文玩用玉”和“怀瑾之缘——佩饰用玉”两个单元,展现古代玉器工艺技艺和玉文化的繁荣,展现大国工匠们的艺术造诣。
“咱们江南多出文人,你看,这里有这么多书房里用的玉制摆设、器具,就是最好的证明。”7月27日,展馆内一名家长正带着孩子欣赏玉器,他说,通过近距离了解古玉文化,让孩子感受风雅文化的熏陶,是一次难得的教育机会。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出的文玩玉器包括玉香炉、玉墨床、玉鼻烟壶、玉印以及文房摆设玉器,其中有不少作品雕刻有四君子纹样,寓意高雅。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器除了能规范行为礼仪之外,更是因其坚硬耐久、纯洁温润的特质被人们常佩于身,如玉珠串、玉带饰、玉腰牌、玉手镯、玉扳指、玉簪、玉梳、玉耳坠等。此次展览呈现了不少馆藏级珍品佩玉,一件件精美的佩玉极尽雕工之细巧、构思之绝妙,纤毫之间藏尽昆仑,令人流连忘返。
现场鉴宝气氛踊跃
“宋高宗绍兴年间,一日,高宗设宴款待群臣,在大将张俊手里看到一个玉扇坠,这个玉坠被雕刻成了小孩子的样子,雕工精美绝伦。高宗仔细一看,这正是自己乘船前往四明(宁波的别称)时遗落的爱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故事还得从10年前说起……”
7月27日下午,市博物馆开展了一堂“中古玉器鉴赏科普讲座”,主讲人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学术研究部研究员周学文。据悉,周学文老师还是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艺术总监,CCTV《寻宝》、浙江电视台《鉴宝》《收藏天下》栏目鉴定专家,文化部民间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宝玉石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清华、北大、浙大、广东美院艺术品研修班客座教授。
除了宋高宗赵构“千金难买玉孩儿”的故事,当天,周学文还引经据典,系统讲解了历代玉器特征、鉴定要点与文化底蕴。他还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来告诉大家如何正确保养古玉,在场市民听得津津有味。
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经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史前到汉代的高古玉,第二阶段是从隋唐至元朝的中古玉,从明清到民国的近代古玉。古玉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载体,更是继字画、瓷器收藏之外最大的收藏种类,目前保持年平均10%以上的增长率。周学文说,收藏、鉴定古玉一定要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如宋代玉器多以禽鸟花卉为主题,兼具实用性与艺术价值,当时玉器制作和使用转向民间,仿古玉开始出现。辽金玉器则以“春水”“秋山”为典型图案。
“周老师把唐宋辽金元各朝代的玉器特征都讲得很生动,教了大家不少玉器鉴定的依据、方法,真是满满的干货。”前来听讲座的收藏爱好者曹兆浦说。
知其是玉疑非玉,谓此非真孰为真。古玉收藏市场水不浅,大家都想多学点。讲座结束后,市民们围在周学文身边,按照提前抽取的序号进行现场鉴宝。“老师,我这个宝贝听说是元代的,花了不少钱在古玩市场淘的,您看看是不是真品。”周学文将市民递来的玉器拿在手里掂了掂,通过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答说:“东西确实是老的,但还不到元代,应该是明末清初时期的物件。”“周老师,我这个玉佩是不是古玉?”“这是我母亲买的一些玉器,我担心她上当,请您鉴定一下。”现场氛相当热烈,还有些收藏爱好者特意从义乌等地赶来。
周学文说,现场市民的求知欲让他印象深刻,他常在全国各地讲课,在他看来,金华的玉器收藏学习氛围相当浓厚,雅风兴盛。此前,他曾和金华不少收藏爱好者交流过,发现我市玉器收藏者普遍对宋代古玉文化很感兴趣,研究颇深。他说,今后有机会还要来金华,与收藏高古玉的玩家多探讨、互相学习。
文博活动趣味十足
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该馆开展各类文博大讲堂10次以上,内容涵盖瓷器、历史、考古文化等,玉器类大讲堂还是第一次,主要为了配合此次玉器展。讲座和鉴宝活动信息一经